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三章适可而止四(5 / 7)

加入书签

。全军撤回洛阳驻扎。还不知道陈部长电报的高海宽在接到刘家辉的回电之后很不理解,现在的整个豫中的战局对28集团军极为有利。只要新77师拿下禹州,就可以与已经攻占了巩县的202以及占领了新密的201师联手,对南起许昌,北至郑州一线的平汉铁路上的日军形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收复现在只有两个大队兵力防守的郑州都没有什么问题。将攻击线停在禹州一线,就是将已经唾手可得的郑州放弃了。放弃了郑州就等于放弃了取得全胜的机会。眼见到手的郑州拿不下来,高海宽实在有些不甘心。几次争取,却没有想到平时从善如流的刘家辉这次却坚持将他的攻击线停止在禹州一线。虽然不知道刘家辉为什么如此固执的让他停止在禹州一线,但是高海宽也多少感觉到了刘家辉这次的不寻常。尽管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违令攻击郑州,刘家辉也不会处理他,最多也就是一顿训斥,甚至训斥也不能训斥。刘家辉一直对他很尊重。但就是刘家辉对他的重视,让高海宽更加体会到了刘家辉怎么做肯定有他的难处。接到刘家辉的第四封电报之后,高海宽决定还是服从命令。战机以后会有的,也不在这一时。等高海宽赶到禹州之后,才发现此时的禹州除了少量的伪军之外,已经成为了一坐空城。据当地的居民所说,城里的日军早在两天前就逃跑了。高海宽干净利落的将城中的伪军缴械之后,按照刘家辉的命令,在禹州停下了东进的脚步。伴随禹州的收复,28集团军的整个防区连成了一体。并摆出了随时可以东进平汉线的态势。尽管刘家辉止住了东进的脚步。但是他的一个集团军摆在那里,就是什么都不干,也足足牵制了日军几个师团的兵力。为友军创造了极好的战机。日军此时也放弃了救援37师团和110师团的一切希望,转而对28集团军采取守势。此时的12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在28集团军威胁之下,在新密失守之后,迅速的将派出去接应63tt+大队撤回了郑州。并慌忙的将自己的军司令部从郑州搬到了开封。后来感觉开封也不是那么保险,干脆又将司令部搬过了黄河,跑到了新乡。内山英太郎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借口,他不能成为大日本皇军第一个阵亡或是被俘虏的军司令官。至于那两个现在已经失去联系的师团长是死是活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在与这支支那军作战的时候,师团一级的军官被俘虏或是阵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15军在缅甸丢掉了多少师团长,其中被俘的又有多少,也就不差这两个人了。内山英太郎一再将司令部迁移,使得冒着美军飞机密集轰炸,付出了重大代价从华东、华中、满州赶过来的几个师团的日军援军,更加踌躇不前。开玩笑,15仅仅在缅甸应付一个28集团军就丢掉了7个师团。而现在仅仅应付平汉线上的其他各路中队精锐,各师团已经左右支撑了。那还有精力在去招惹28集团军这个杀星。28集团军这头猛虎不来招惹自己,那里还敢主动在去招惹他们。现在还是先应付眼前的事情再说,至于37师团和110团还是自己企求天照大神的保佑吧。他们是无能为力了。以前欺软怕硬。惯了的,日军这次是真的被打怕了。几个师团就老老实实的蹲在平汉线上,眼睁睁的看着37师团和110师团被28集团军一口口的吃掉,而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矣诏。除了以重兵布防防止2。8集团军东进之外,主力则南下去找其他,也就是他们眼中的软柿子捏去了。那里想到这些他们眼中的,如今早已经鸟枪换炮,火力提高了几个等级,早已经非吴下阿蒙的软柿子,如今并没有比石头软到那里去。不敢去招。惹28集团军的日军主力,不仅没有重新打通平汉豫中的先胜后败,中国。军队几个战区几乎全面的反击,不仅让日军东京大本营快速的完成他们的所谓一号作战,以便从中国大陆抽调兵力,增援已经快被美军打到家门口的太平洋战区的希望落空。还牵扯了原本预定增援太平洋战区的关东军相当多的一部分兵力。在太平洋战区日益吃紧,急需兵。力增援的情况之下。在中国派遣军几次申请增援,却始终无法满足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无奈之下又玩起了扩军游戏。为分散在南洋、中国东北、特别是那个狮子大开口的中国派遣军增加兵力。东京大本营。用最快的速度以各独立混成旅团为基础,为中国派遣军调集了数个师团的援军,可惜的是这些中国派遣军望眼欲穿的援军,只是一个个空番号而已。部队还是原来那些部队,只是编制升级了,兵力根本就没有增加多少。反到是原来的还有一些战斗力的几个师团被分割的七零八碎。日军先后命令以独立步兵。第3团改编为第114团,令独立混成第旅团改编为第115团,令独立步兵第4团改编成第117师团,令独立步兵第9团改编为第118师团。继从关东军抽调入关支援中国派遣军的11师团在锦州被炸成残废,和后继抽调的14师团之外,又从关东军抽调了原来日军20老牌师团之一的第10师团进关增援豫中战场。关东军也被美军的飞机炸怕了,再三要求14师团和::火车,全部改为步行。虽然这样也避免不了挨炸,但是总比成火车的炸上天,少伤亡一些。虽然步行慢了一些。等这两个师团从中国最北边的东北赶到豫中战场的时候,会战的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