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三章再战豫东六(5 / 6)

加入书签

师团只是将28团军和河南战区国军各精锐吸引在平汉线上?自己在从其他方向迂回攻击?那四个师团做诱。一想到这个结果刘家辉不由的摇头苦笑。如果日军真的抱着这个|的。那么是岗村宁次发疯了。还是日军大本营都变成了傻子了。恐怕没有那个日军领有这么大的魄力吧。况且如果日军从关东军或是国内军抽调兵力多。那么他的本土和视为生命线的中国东北还要不要了?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日军东京大本营不会是真的认为仅仅依靠这四个师团。加上罗山一1。正在与国军第五战区以及第5团军一部激战的64团共计五个师团的兵力。就能击溃从里到外已经涣然一新的目前一战区的大军吧?就在刘家辉琢磨日军下一步动向时候。54师的迂回行动已经接近完成。横穿过黄泛区的突然出现在县的54。以主力在击溃县以南日军一个大队之,抢占西陵。村店一线。彻底切断了通许一线日军向东撤退路线。另以一部兵对县县城完成合围。54的回成功。完成了对通许日22师团和61师团两个师团的合围。内山英太郎中将接报告。的知杞县被合围。西陵裴村店一线出现大量中国军队。发现己被中国军队彻底的合围之后。也顾不的削弱正面防御力量火从战斗力最强的22师团抽调出一个联队配属6师团的两个大队。22师团长平田正判中将亲自指挥调头拼命向西陵一线发起反击。试图夺回西陵裴村店一线。重新为全军打开一条后路。内山英太郎中将为保障平田正判中将能顺利的夺回西陵一线。甚至秘密从前沿阵的上22团炮兵联队所有还能使用的火炮。全部抽调出来。将剩余炮弹的百分之八十配属给平田正判中将。掩护其反击。在内山英太郎从正抽调走一个联队的行动虽然尽量做到隐蔽。高海宽却相当敏锐的发觉日军正面兵减弱。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刘家辉没有丝毫犹豫的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的进攻重点由两个师团的结合部。转向了22师团的方面。同时命0以主力在集总重炮团的火力掩之下。继续向两个师团的结合部发起猛攻。22团虽然战斗力要好于61师团。但是因为本一直就是高海宽主要打对象。在几天的交战中。伤亡在两个师团中又是最大。在被调走一个联队之后。在高海宽的猛攻之下。渐渐的感觉到有些支撑不住了。迫不的已的逐渐开始收缩兵力。2师团这一收缩兵力。给了正向两个师团结合部攻击的0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几天来持之以恒的攻终于的到了收获。在击溃试图填2师团收缩后|空挡的61师团两个大队之后0师抢之前一直在。屡次易手的前刘庄张营一线。顺利的完成对通许一线日军两个师团的分割。完成对日军两个师团的分割之后0师长孙信除了留下一个的兵力阻击61师团反扑之外。自己亲自指挥两个团的兵力。继续向东北攻击。7月16日攻占冯庄一线与预备90师会师并完成2师团的合围。至此抱成一团的两个日师团终于被分割开来。0完成对日军两个师团分割之后。知道大事有些不妙。发现中国军队竟然想一口将自己两个师团全部吃掉的内山英太郎中将立即调集61师团之步兵第101联队主向两师团结合部发起猛烈的反冲击试图重新打通两个师团之间联系。101联队不顾之前战斗中伤亡极大。集中所有兵力。在内山英郎集中全部残存炮火的掩护之下。向前刘庄张营一线发起反复的冲锋。但是0留守部队的密集的火力打击之下。却再也没有能重新夺回前刘庄张营一线。而在他们身后。两个师的中国军再一次发起全线攻击。在22师团的合围完成的同时。为了减轻2团合围的各部的压力高海宽亲自指挥立170师01师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之下。从正南西南沿涡河故道两对61师团发起钳形攻势。01师先后抢占厉庄韩五里铺将正向前刘庄张营一线反扑的101联队与师团主力之间的联系彻底的切断并以一个团的兵力。与0留在前刘庄张营一线的那个团对101联队形成前后夹击的形式。在切断101联队与61师团主力的联系之后。高海宽迅速命01师主力向通许县城发起攻击。与01师各部进展顺利相比较。此同时在涡故道东岸发起攻击在前一阶段作战中。只是充当配|的独立170师却显现出战斗经验的不足来了。独立170师虽然先后抢占四所楼东王庄一线但是对长智一线的攻击却是屡屡受挫。始终没有能切断正向杞县反扑的22师团步兵8队与主力的联系。正指85队与54师激战。试图主力重新打开条退路的22师团师团长平田正判中。到见中国军队正在猛攻智。自己与主力的联系有被切断的危险后。立即急速从杞县向后撤退。试图撤回通许与主力汇合。此时暴露出作战经验不足的不仅仅是独立170师的部队其师长张绍过于稳的缺点也暴露无疑。他将独170师三个团。一个团放在自己的侧翼。以保障自己侧的安全。另外一个团的两个营作为师预备队。担任一线攻击的就只有一加强团的兵力。按照张绍的这个部署。他的侧翼是稳当了。但是主攻团在面对长智只有一个步兵大队的日军的时候。攻击却屡次受挫。即便是没有能拿下智彻底的切断日8队与主力的联系。却仍然没有将主力投入作战而是仍然将这个团留下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侧翼。直到高海宽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再三督促张绍。才将手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