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血战玄黄【三】(1 / 3)

加入书签

赵志敬是皇族!这件事没有人去明说,但蓝礼隐约间,也是有着几分猜测。眼下赵志敬摆出的姿态,无疑证实了蓝礼这个猜测。‘他是北宋当年被金国掠走的幸存者之一。可能是二圣的嫡系血亲。如若不然,王重阳当初也不会选择把全真教交到他的手上。而眼下。南宋朝廷对北方战局弃之不顾,甚至有推波助澜之嫌。这无疑是他赵志敬的机会!岳鹏举原本就有着迎二圣回朝的心思。虽然不知岳鹏举的本意如何,是单纯的在乎大义,还是真的想谋反。可眼下,南宋朝廷既然真的对他弃之如彼。那也怪不得岳飞登上赵志敬这条贼船有了岳鹏举,就代表得到了二十万精兵的指挥权。又有五百万民众,还有自身全镇掌教的名分,和王重阳的支持’想道这里,蓝礼转过头,把目光投向还在地上躺着的赵志敬。忍不住眨了眨眼。‘这货,似乎还真有成功的机会?’这不是蓝礼在瞎想。刚刚赵志敬用来招揽蓝礼的话,也不是在胡扯!赵志敬是真有自立的机会本身背后就有着王重阳这个铁杆的支持,眼下又撞到了南宋朝廷自毁长城的机遇。自身是前朝皇子。手中又有着一定的势力。还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机遇。现如今留给赵志敬的,可以说是天赐一般的完美开局!只要赵志敬能获得岳鹏举的支持。赵志敬当皇帝的道路,就已经被铺平了三分之一。至余剩下的三分之二么。给他出主意的那个姓陈的先生,告诉他一定要把襄阳蓝家拉到他的阵营。若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又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路!说实话,其实赵志敬也不知道蓝礼究竟有什么重要的。居然让那个陈姓先生这般看好?还和他说什么武备、财力蓝家不就是一个打铁的么?能用眼下的名气,还不是因为握有南宋军备的渠道?若是投了他,这条线就断了,蓝家还会那么重要么?这是赵志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哪怕陈先生把当初‘蓝家舰队炮轰蒙古人’的消息说给他听,赵志敬的态度也没有太多的改变。若不是打心眼里相信陈先生的判断,赵志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亲自跑来蓝家说和的。他可是要成为天子的人!想道这里,赵志敬心中那叫一个骄傲。可一想想,他今天是来拉拢蓝礼。而蓝礼还是他成功路上的三分之一赵志敬这个当了半辈子伪君子的道士。还是舍下一张脸来。痛中带笑的开口道:“这是大事,是大事,蓝兄是该多做考虑才对”一刻钟后,赵志敬被福禄恭送出了蓝府大门。走之前,赵志敬留下话来。说蓝礼若是想通了,可以直接去汴梁城寻他,只要报上名字即可。嗯,本来蓝礼是有留他多住几天的意思的。可这货也不知是被蓝礼一掌打‘精神’了,还是怕蓝礼在暗地里揭发他。在聊过之后,不顾蓝礼的‘再三挽留’态度坚决的要离开。既然是这样。蓝礼还能做什么呢?站在三层阁楼的窗口处,眼看着赵志敬的身影消失在长街的尽头。蓝礼眨了眨眼,随后轻笑一声。“还别说,诱惑还真挺大的。若是你家公子我真举家投靠了他,直接就能混个从龙之臣的名头。”蓝礼这话是对身边的绿衣说的。嗯。这丫头不知为何,近日来身子越发消瘦。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北冥神功修炼到了一个关口的缘故。饮食减少。原本圆润的腿,也快瘦成猪腿那么细了这会儿正被蓝礼逼着望嘴里塞肉干的绿衣,听到蓝礼的话后,苦着脸小声道:“公子,你若是在襄阳城内把他抓住,送到东边的临江,说不得直接就能受封侯爵呢。”“是么?”蓝礼闻言,捏了一下绿衣的鼻子。感觉有些啼笑皆非。侯爵得册封居然这么好得到?不过也是。一方面是赵志敬得身份铭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蓝礼本身,是有着被拉拢得价值的。以一个侯爵的虚名,换来蓝家在工业体系上的技术,这比买卖无疑是赚了!摇了摇头,把这个不靠谱的念头抛到脑后。蓝礼深吸了口气,在绿衣的注视下轻声道:“赵志敬动不得,不管我们是否选择投靠他,都不能把他卖给朝廷。”“哦。”腮帮子鼓鼓的绿衣点了点头。她没听懂。但绿衣就这点好,不管听没听懂,只要蓝礼做了决定,她就不会去问为什么。巴掌大小的肉干儿,很快就消失在了小丫头手中。似乎是吃的噎到了,小丫头打了个饱嗝。察觉到这一点,绿衣不留痕迹的捂住自己的嘴。见蓝礼没察觉,直接转移话题道:“公子,奴婢觉得,这个赵志敬不像好人。”“怎么说?”蓝礼侧目看她。绿衣低声道:“奴婢觉得,他刚刚在客厅内说的那些话,都不是真心的。”“嗯?”“就从态度来看,他来找公子,似乎只是为了把公子拉拢到他的阵营里。并没有发现蓝家的价值。如若不然,刚刚他也不会那么突如的提起咱们家的商船似乎在他眼中,蓝家就只有那些商船上的火炮,还能让他高看一眼”绿衣的感觉这么敏锐的么?察觉到这一点,蓝礼哑然失笑。蓝家最重要的是什么?火炮?制铁?工艺?不!最重要的,是蓝家手下那些徒手能搓出飞机大炮的大匠,还有蓝礼脑子里装载的那些后世的智慧!可这些,赵志敬似乎都没有发现。他只是以一种完成一项任务的姿态,跑来蓝家想要拉拢蓝礼。或者说。可能连赵志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心下觉得好笑的同时,蓝礼又对赵志敬身后出主意的人,升起了三分好奇。他想知道,究竟是谁,看出了蓝家的真实价值。至于这样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去投靠赵志敬?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