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钢厂转制(1 / 3)

加入书签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所过之处,遍野哀鸿。虽然隔着十万八千里,刘柳镇也未能幸免。北出口,地方国营拖拉机修造厂倒闭,近千人的大厂,说没就没了。影剧院附近的二轻企业,大小被服厂和布鞋厂,也相继宣告停产。改革之初,这几家企业在襄平,也是家喻户晓。大被服厂最早搞“三来一补”,产品全部出口到东欧。被服厂的女工,年轻、漂亮。谁家小伙子,要是娶了个被服厂的女工做媳妇,就像今天买彩票中奖。布鞋厂更神。说是八九十年代,鞍阳人到北京出差。那时出趟差稀罕,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临回前,讲究的,给亲戚朋友带份纪念品。买纪念品,当然是首选土特产。见全国各地的人,都排队抢购“北京板鞋”,也相跟着买回几双。结果回家打开包装,发现鞋上的产地,竟是刘柳镇。镇南的弹簧厂也日渐萧条。六七十年代,是弹簧厂最辉煌的时期。东风导弹,东方红卫星,用的就是该厂生产的弹簧。可现在,职工下岗的下岗,远走他乡的远走他乡。“开发开发,一地矿渣!”刘柳镇工业开发区变成了空壳子。除了生产异型钢模板的红星厂,其他企业半死不活。金桥、万发、小型等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几易其主。南大洋村的鞍襄联合轧钢厂,轧机在250型基础上,新上了260型轧机。铸钢炉由1吨,改到了2吨。可巨大的三角债,令企业债台高垒,喘不过气来。企业发展陷入低谷。1998年12月,邵普参加过镇上会议,风三火四赶回村,叫过老马头,通知村班子成员开会。夜凉如冰,北风似刀,黑沉沉的天上,点点寒星,更像一只只瑟瑟发抖的小鸡雏。寒天冻地里,南大洋村部,灯光亮如白昼。会议室里,邵普首先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核心内容,就是村办企业转制。一个主题:如何变集体经营为个人经营?这也是国家无奈之举。村村冒烟,就像当年的“大跃进”。农民一不懂技术,二不善经营管理,结果造成企业亏损,村集体债台高筑。据此,中央下令,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以及挂靠的镇办村办企业,一律转制给个人经营。新政策,新精神,新形势,就如同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大水缸。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平静。改制不可逆转。可怎么改?必须拿出一套章程。邵普着急开会,就是商讨这件事。可这么大的事,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议定的?夜长梦多,可怕什么来什么。不论在村里,还是回家里,都有人堵邵普。有熟人,像泰安、晓刚和老蔫,也有镇上的生面孔。一个姓方的中年人,晚上登门拜访,跟邵普说,想转制轧钢厂,进门前拿了两条烟,出门时暗示邵普,烟一定要自己抽。邵普警醒,拆开香烟包装,发现烟盒里,装的香烟不见了,而被换成了卷成卷的百元大钞。邵普脑袋嗡嗡地响,赶紧追出去,把烟塞回去。姓方的死活不收,说是一点意思。邵普急了眼,告诉姓方的,你要是不收,明天我可让会计上账了,算是你对南大洋的捐款。姓方的没辙,这才夺过香烟,夹在腋窝里滚蛋。还有一个姓柳的,扛来一箱三十年千山白酒。有了上次经验,邵普当着姓柳的面,让媳妇翠花拆开包装,结果,还真逮着了,从每个包装盒里,各搜出一万块钱。还是老办法,邵普把姓柳的和礼金退了回去。人走后,翠花偷偷问邵普,“真不少啊!都是大白边的红票,你还真不动心啊?”“钱,谁不稀罕?!可这个钱,扎手啊!不拿,好像可惜了!拿了,那就掉进去啦!还是紧紧成成过日子吧,虽说紧巴点,可俺的心里踏实。”邵普翻了眼媳妇翠花,轻声说话,生怕墙后有人听了去。“俺以为,你是做做样子,装清高呢!原来你是怕啊!”翠花轻笑一声,眼睛满含深意。“多少只眼睛盯着呢!你知道有谁?这个点不睡觉守着俺们家门?你没收,也就算了!你要是收了,他都敢进来勒索!”翠花毕竟是女人,看着这么多钱委实心痒,可听当家的这么一吓唬,脸上不自然道:“不义之财!跟咱没缘分!咱还是过咱安稳地小日子好!你好,孩子们好,那就是个宝!”邵普听女人这么说,苦笑了笑,点了一支烟,静静地吞云吐雾。女人知道这个时候,邵普大概在想辙。邵普动过找邵勇商议的念头,可他跟邵勇是兄弟,瓜田李下,惹人非议,反而对他,对邵勇都不好。巴庆波和刘云霞似乎拿了某些人好处,议事时,讲话明显带有倾向性。文明倒还中规中矩,没有跟巴庆波和刘云霞一个鼻孔出气。文明提出了一个方案;打破村集体组织成员界限,谁都可以转制鞍襄联合轧钢厂,但前提是拿出二百万,偿还村集体债务。邵普原来没想把圈儿画这么大,还是想原汤化原食,让南大洋人转制村办企业。也不想把条件定的这么苛刻。他估算过,这个厂的资产不值这么多钱,而且,村集体欠下的二百万债务,跟办钢厂没有瓜葛。那是历史上的陈欠,还有就是村民欠下的三提五统。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村集体举债,利滚利造成的。如果文明的办法可行,那是最好。不仅完成了转制任务,而且化解了村集体债务。即使有朝一日,自己从村上退下来,也能坦然面对南大洋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一不贪,二不占,三不胡吃海塞,没给村里拉下一分钱饥荒。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老婆孩子。虽说自己是个村书记,可家里人没跟他沾什么光,连张嘴也没带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