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91(1 / 3)

加入书签

“大师兄还在睡,他不去海边。”席于飞看了看程成身后,“虎子没起?”

程成耸了耸肩,转身带他们俩去自己的宿舍。

陈虎还四仰八叉睡的小呼噜一串一串的,那叫一个香。

“你说……”席于飞坏心眼子起来了,“如果不叫他起来咱们自己去,怎么样?”

程成想笑,用力捂了捂嘴,“虎子哥怕是会撒泼吧?满地打滚,跟咱们绝交。”

席于飞啧了声,走到陈虎床铺前面,抬手就把人被子掀了。

“卧槽,谁啊?”陈虎蹭的坐起身,张嘴就要骂。

席于飞一把捏住他的嘴,“还不起来?不是说去看日出?”

跟陈虎同宿舍的翻了个身,嘴里骂骂咧咧,然后又睡着了。

“我特么,几点了?”陈虎立马清醒过来,迅速的穿衣服,“没迟到吧?”

“赶紧去洗脸刷牙,别拍照把你的眼屎拍上。”席于飞小声说完,就离开了房间。

这个时间点儿也没人进出,新的车还没到站,大家都在睡梦之中。

招待所的大门关着,门口的柜台缩在椅子上,靠着身后的暖气片打瞌睡。

听见动静见有人要出去,还嘀咕一声,“日出有什么好看的?外面可冷了。”

门外没人,估计徐海川也不会这么早就到。不过清晨的海风着实爽洌,仿佛一口带着冰渣的啤酒,顺着嗓子眼下去就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还得喊声痛快。

席于飞把门打开一条缝,没两秒钟就缩着脖子关上了门,回头看着云穆清,“要不咱俩回去睡觉吧?反正三个来月呢,等过俩月天气暖和了再去看日出也来得及。”

“可以,”云穆清压根就没有思考,席于飞说什么,他都会点头。

“要我说,”旁边的程成抄着手道:“虎子哥就是太激动闹得,三个月呢,非得赶这么一天。”

席于飞点点头,突然看向程成,“你之前也没看过海?”

程成骄傲的抬起下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老家,秦皇岛的!”

“哟,你岂不是在海边长大的?那你还跟着凑什么热闹?”席于飞心想这难道就是友谊?就如同他跟玉玉一样,玉玉想看海,他自然就陪着。

程成不好意思的抬手揉了揉鼻子,“但我大小儿跟京城长大,看过最大的海就是北海。”

席于飞:……

正说着,里面又陆陆续续的走出来七八个人,陈虎夹杂在这群人里,一溜小跑,“等急了吧?我川儿哥呢?还没来?哥们儿,你们都是要去看海的?”

跟着来的人都纷纷点头,眼睛里带着期盼的兴奋。

他们一说话,席于飞就听出来了。河南的安徽的陕西的,都是内陆城市,顶多见过黄河长江。

“不对啊,”席于飞看向陈虎,“我们之前在沪市,不也挨着海?”

“那不一样!”陈虎不认同,“沪市虽然也算是海滨城市,但咱们离海太远了,而且那边的海没有这边的震撼。”

外滩就是入海口,水域连接着大海。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阳澄湖的大闸蟹特别出名。

但是在沪市,海鲜还真没有这边出名。

提起沪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闸蟹,而不是什么大对虾大石斑。

“兄弟们兄弟们,”徐海川是从外面进来的,“都到齐了吗?走了走了,赶紧去坐车。”

他身上背着两个挎包,一个包里面装着照相机,另一个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

席于飞也是没想到,这边凌晨四点半,还真有公交车!

看一下站牌才知道,是夜班区间车,从渔船那边的码头往市里来回的,接送的基本都是船员。

虽然是清晨,但码头十分热闹。

很多船上都亮着灯,船员用浓重的方言互相招呼着,准备出海的各种东西。

这些船员以及船都属于船运公司的,但由每个公社分管。捞上来的鱼算做工分,能换取粮食跟各种票据。船员基本都是附近渔村的村民,每一个船员,身上背着一家或者几家的希望。

这一船如果捞的鱼又多又有价值,换来的工分至少能让一大家子人好好的吃上一个星期甚至更久。

捕鱼不像种地,得天天出去。

他们这种大的渔船捕鱼,每次出去都要两三天,如果收获少甚至还要延长时间。

回来也要休息几天,或者换其他人出海。

黎明前原本是最黑暗的时刻,但却被这些渔船的灯照的通明,就连天上的星星都快看不清楚了。

但也就十来分钟,渔船陆陆续续的出港,码头又恢复了宁静。

其实冬天的海也是很美的,深蓝色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细碎的冰块被海浪推了上来,堆砌成晶莹剔透的堡垒。

随着天空逐渐泛出鸭蛋青,海鸥们也从巢中飞了出来,迎着海风翱翔。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