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308(1 / 2)

加入书签

………

真离谱啊!

一群壮汉跑到街边,对着电线杆就是一脚。

有成功踹倒的,但都是那种年久失修、锈得快断的。

大多数都是“咚”一声,脚疼得直跳,杆子纹丝不动。

最搞笑的是,有人专门拿尺子去量了杜笙踹灯杆上的凹痕,深度超过3厘米。

评论区直接笑疯:

“我试了,脚指骨折了,杆子连灰都没掉。

杜笙不是人,是神!”

“建议以后电线杆检测标准加上‘抗杜笙一脚’这一项。”

“以前觉得他打戏是特效,现在信了,这脚力是真的。”

这波“踢路灯挑战”直接把杜笙的江湖地位又往上推了一大截。

不少格斗爱好者、健身博主纷纷转发,称他为“功夫之王”无敌版。

他之前教八极拳的视频也被翻出来,播放量暴涨。

于是,杜笙的形象悄然变了:

从“功夫明星+富豪+歌王”,升级成了“现实超人”。

粉丝更狂热了,路人也纷纷路转粉。

甚至有媒体开始讨论:

“杜笙是不是该去参加奥运会?

他这体能,估计能拿好几个金牌。”

就这么着,才开机没多久的《金刚狼》,热度已经蹭蹭往上涨,直接冲上了烂番茄网站“2008年最期待电影”排行榜的冠军宝座。

排第二的是007系列的《量子危机》。

作为热门特工电影,虽然粉丝期待值不低,但前作票房表现平平,导致大家对续集还是有点观望心态。

这下可好,被《金刚狼》这波“真人实演+一脚踹翻路灯”的神操作,直接压得抬不起头。

其实也不奇怪,《金刚狼》这角色在西方本来就有大批死忠粉,

现在又赶上杜笙这么个“行走的荷尔蒙”来演,还自带“功夫之王”“全球首富”“格莱美歌神”“三冠影帝”一堆光环,话题度直接爆表。

热度盖过《量子危机》,那叫一个顺理成章。

自从“电线杆事件”之后,剧组的围观群众直接翻了几倍。

每天外景拍摄,片场外围里三层外三层全是粉丝和记者,

望远镜、长焦镜头、自拍杆全上阵,比追星现场还热闹。

杜笙一看这阵仗,心下摇头:

‘既然都这么关注了,那还藏着掖着干什么?’

从那以后,拍打戏更放得开,动作设计也往狠了来。

时不时“手滑”踹翻个道具车、撞塌个石棚子……

反正剧组也不差钱,赔就赔呗,宣传效果值回票价。

那些高难度的空中翻滚、飞身踢击,他一律亲身上阵,一个替身都不用。

这些画面,总有粉丝或记者拍下来传上网,一传一个爆。

什么“杜笙徒手攀爬800米悬崖”“杜笙单手掰弯铁管”“杜笙徒手劈子弹”……

各种离谱标题满天飞。

虽然有些是剪辑或角度问题,但大部分动作,确实是他真本事。

靠着这一波波“真人实演”的视觉冲击,《金刚狼》的热度彻底炸了。

宣传效果?

好得不能再好,简直是“躺着都上热搜”。

当然,杜笙“功夫之王”的名头也彻底焊死在脑门上。

他那股子“玩命拍戏”“危险动作全自己来”的硬汉形象,也立得稳稳当当。

剧组当然乐意推这个人设,杜笙自己也不觉得违和。

他心里门儿清,全世界拍动作戏的,谁还没用过替身?

程龙大哥那么拼命,该用替身的时候也得用。

关键是,很多高难度动作,他是真敢上、真能扛。

只要核心场面亲自来,人设就塌不了。

他跟程龙一个路子。

观众爱看这股狠劲儿,那就给他们看。

当然,单有硬汉还不够,还得来电温情。

譬如剧本里,金刚狼哄女儿卢茜有个经典桥段。

变魔术。

每次要动手前,他都会咧嘴一笑:

“来,爸爸给你变个魔术。”

这句“变魔术”,也成了罗根的口头禅。

为了演得像那么回事,杜笙之前还真抽空研究过魔术。

扑克牌在他手里翻得跟蝴蝶似的,硬币从耳朵里掏出来都不带重样。

魔术这技能,生活里挺实用。

哄孩子开心、撩姑娘炫技都行。

等到“干掉大反派罗慕路斯”的重头戏拍完,《金刚狼》在新茜兰的戏份几乎完了。

其实这边主要拍的是城市追逐、特效棚拍和部分室内打斗。

真正的“灵魂戏”。

父女情、乡村生活、昆仑习武。

都得去疆城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