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五八年的冬天上(1 / 3)

加入书签

英法联军的增援部队在严冬到来之前开进了天津,与此同时另一支人马从印度上船准备增援,原来自从处决人质的消息传回去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局势失了控,现在只有调动大军彻底把清政府给压下去,所以虽然印度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但是中国已经被摆在了前面,不过这前后派出的一万人马已经是英国在东方的极限了,即便是印度起义完全平息也不可能再抽出多少人了,因为现在平叛的主力已经是那些亲英的土邦军队了。额尔金对于明年开春的战争仍然充满信心,如果加上最后一批援兵自己手上将会有两万多的人马,再加上储备充足的弹药,击败周围这些古代军队将是轻而易举的,到时候打到北京的紫禁城再来谈判,他只是有些担心战后如何收场。所以这一阵子他不断与李富贵联系,希望他能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进行调停,额尔金并不希望这场战争无休止的打下去,实际上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发现,周边的民团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他们已经能够聚众攻击联军的小队了,而且打仗的手段花样翻新,让额尔金感到有些应接不暇,相对来说大队的清军反而表现得越来越糟,这让额尔金有些担心,如果自己在击败清军驻守京畿的部队之后,是不是就要完全面对这些神出鬼没的民团。而李富贵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联军有一场大胜,能够让北京的保守派闭嘴他就进京。英法联军的增援部队如此轻易的突破了封锁再一次让清廷震动,他们原来为了遮盖皇帝战败的丑闻,同时也为了糊弄咸丰集中兵力把海河上的交通给切断了,但是这一次仍然被人轻松的给打进来,大家都很没有面子。而咸丰看到上个月还说把天津围的铁桶一样,今天却收到洋兵冲开封锁的奏章竟然也没有生气,他现在对战局已经看开了,输赢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病榻之上的咸丰没办法再喝酒了,可是鸦片抽得却更厉害了。当咸丰油尽灯枯之前还是决定这个江山无论如何要传到自己儿子的手里,在病榻之上拟定了传位诏书,任命了载垣、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文祥为顾命八大臣,辅佐幼主,至于奕欣诏书上完全没有提及,这位恭亲王自从回上书房读书之后一直没有接触过实权,现在仍得不到重新起用。在了却了最大的一桩心事之后咸丰终于向他的列为前任报道去了,而那一群顾名大臣和咸丰一样要面对来自洋人和李富贵的双重压力,在这一片风雨飘摇之中,肃顺当机立断采取了一系列刚强的手段稳住了北京的局势,也终于成为顾命大臣中的领袖。不过李富贵对这个家伙并不太看好,现在李富贵和肃顺的关系并不好,本来肃顺看到李富贵烂泥扶不上墙倒也没有落井下石,只是断绝了与李富贵私下的联系。可是自从李富贵连连上表为英法联军说话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日趋紧张,肃顺虽然一直看不惯李富贵的二鬼子身份,不过这种看法也一直没有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可是现在他真的把李富贵给划到汉奸一党之后,他对李富贵也就不再抱有幻想,反而一再的劝说咸丰除掉李富贵。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北京尤其如此,不过李富贵倒并没有因此恨上肃顺,起码他这种性格让李富贵对他更加尊重了一些。肃顺一直以来都喜欢拉拢外省有实力的汉族大员当作奥援,可是这里面真正与他交心的并不多,从历史上看像曾国藩、胡林翼他们一贯是挟着尾巴做人,锦上添花尚且困难,想要他们雪中送炭就更指望不上了,叶名琛现在也就一光杆司令,更是指望不上,其他人则是庸庸碌碌,想要他们站出来影响北京的政局那是想都不用想。而八位顾命大臣中肃顺虽然最得咸丰信任,但是他的资历却有些浅,现在他虽然镇住了其他人但是李富贵觉得这或许和其他人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头有关。八个人,八个人想要统一起来谈何容易,这期间所耗费的时间会要了他们的命的,李富贵读历史的时候总是很奇怪这八位大臣怎么就让奕欣在北京坐大,他们明明有八个人为什么不能派几个到北京去牵制这位六王爷,现在看来他们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当年都窝在热河恐怕也是害怕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一离开就会被踢出政治中心。两宫皇太后的态度就不用说了,咸丰有五个兄弟,奕欣的态度我是知道的,不知道那四位亲王是个什么意思,恐怕不会和肃顺他们站到一起去,我记得还有一个亲王是慈禧的妹夫。咸丰立的这个新任领导班子可有些问题啊,说起来都是朝廷重臣,不过都是些面子上的东西。肃顺这几年可是得罪了不少满蒙贵族的,现在汉人又不能为他撑腰,还真是很危险,要不然我到北京去给他壮壮胆?可是这个家伙对外太过强硬,留下他我以后做事就不方便了。李富贵最害怕分析北京的政局,这个千年帝都水实在太深,而且他一直打着涸泽而渔的主意,所以极不愿意自己下水。还是再看看吧,我现在不应当表现出对北京太过感兴趣的样子,让他们先掐起来,到时候看看谁出的价钱高,另外最好也弄个平衡,那位恭亲王的外交手段也让人有些不放心,总不能由着他去卖国,留下个对立面也好。李富贵这个时候又寻思着反正电报线路已经架好,不如自己先回家去打个转,毕竟儿子出生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回去看过。可是赵婉儿的一封电报又让他打消了这个主意,海产一女,自己又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